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砲戰中的預官榮民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父親不是職業軍人,卻有輔導會發的榮民證。他以義務役預備軍官參與八二三砲戰,也與有榮焉地在多年後分享榮民就養、就醫的禮遇。長年在國營企業任職的父親,以主管職位退休時領有一次給付的退休金,再加上平日節儉攢下的積蓄,足夠兩個老人家不虞匱乏的過下半輩子。如今已高齡九十二歲的他仍智慮清晰、精神奕奕,遙憶六十幾年前的軍旅往事,猶歷歷在目。
 民國四十七年,父親剛從臺北工專(今之臺北科技大學)畢業不久即接獲兵役召集令,前往鳳山陸軍步兵學校接受新兵基礎訓練,再轉往臺南砲兵學校進行預官砲科專業訓練,結訓後就搭船前往金門前線。
 據父親說,他們第六期預官派往金門的人數之多堪稱空前,似乎當局早已有所準備,預料戰火一觸即發。父親回憶,中共大舉砲擊金門當天,他掩蔽在地下壕洞,只聽得外面砲聲震耳欲聾,彈如雨下。正如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頒贈、至今仍掛在老家牆上的榮譽狀所述:「忍受四十四萬餘發無情砲火攻擊」。
 父親說,當時金門島上除了大陸撤來駐防的部隊以外,也有許多像他那樣服義務役的臺灣充員兵。大家不分省籍出身,同島一命,為捍衛國家而堅守崗位,團結奮戰。父親在砲戰期間常要接應運補的軍艦,趁著黃昏或清晨天色較暗的時刻行動,帶兵前往海岸搬運部隊所需物資。搶灘運補、修復陣地及維護通信線路暢達,是當時金門守軍維持戰力的主要任務。
 如今六十六年過去了,父親已是耄耋高齡,我也步入初老階段,當年這場八二三砲戰的勝利,有效遏阻共軍來犯,維護了臺海長期穩定,父親得此因緣奔赴前線,深慶在晚年時獲有榮民身分,讓榮總的醫護診治照顧他的健康,僅以此文由衷表達謝忱,同時也感念為八二三砲戰奉獻犧牲的長輩與忠烈英靈。
 【作者速寫】吳建璋,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,第三十七期預備軍官,服役時任空軍少尉補給官。其父吳家田為第六期預備軍官,服役時任陸軍少尉砲兵觀測官。
 
(點閱次數:584)